新设计人网[www.sjidea.com],努力打造为新设计服务综合资讯第一网!
全新域名:[www.sjidea.com]

新设计人资源网

让设计助力我们前行

www.sjidea.com | 理论 | 2013-08-29

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曾在史蒂夫·乔布斯的掌握。那个乔布斯用智慧咬去一口的苹果,可谓人类用设计改变世界的最大隐喻。设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我们。在亟待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在日常生活日趋审美化的浪潮中,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征途上,处于转型时期的我们无处不需要设计助力我们前行。聚焦两会,文化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词——设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编 者

中国应有国家级设计博物馆

朱乐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陶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被世人誉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影响世界。但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消耗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自然资源及牺牲民众生活环境基础上的。而且我们的制造大量是来样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设计,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利润非常低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必须实行产业转型,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这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必然之路。就像当年的英国也曾是世界工厂,后来转型成为世界的设计中心,世界产品创新的肇始地。当今的中国所面临的正是当年许多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要实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创意和设计业。

  现在我国已在许多高校开设专业,培养了大量设计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的设计平台,来普及设计教育,来让民众了解中国的设计历程,传统的文化思想,还有世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等等。这样的平台就是——中国设计博物馆。目前在北京有国家级的历史博物馆、美术馆、工艺美术馆等,但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设计博物馆。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北京建立一个国家级的设计博物馆,其不仅是我国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传播和交流的平台,也是我国设计成就、设计理念与设计文化的展示平台。

  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建立状况

  英国是世界最早的制造大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也是世界最早在丧失了技术及经济竞争优势后,将发展设计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再定位的国家,因此英国是现代设计思想的起源地之一,是最早发展设计产业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建立设计博物馆的国家。英国设计博物馆建立于1989年,其展示的是和批量制造及商业有关的设计。例如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摄影、建筑甚至是电玩历史展等。而且,与一般博物馆不同的是,该博物馆并没有常设展,场地依照当时展览的规模大小及性质来划分,并依此设计展览空间,每期皆是混合不同领域的展览。在新展览开幕前常常有开幕酒会,只要是博物馆的会员都会受邀参加。除了展览之外,设计博物馆也会举办一些和设计有关的讲座和课程。设计博物馆希望激励所有人懂得设计、热爱设计。现在,它已经成为设计领域一个著名的互动平台,除了定期举行的主题展览外,还有各类设计课程、培养小孩设计意识的创作计划、邀请设计名师参与的创作交流会……所有人都可以在网上登记获得各类活动的入场证。同时,在其网站上,有丰富的设计师信息,从设计前辈罗恩·阿拉德到设计界新宠M/M,都有非常详实的介绍。设计博物馆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在灵感乍现之前,需要更多的体验和学习。

  英国设计博物馆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参观者都为杰出的设计而感到兴奋和激动。它因其收藏和展示现代设计史和当代设计,被誉为英国的设计文化拥有者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称赞。2005年,超过25万人参观了设计博物馆,在近4年中增加了40%。很多的参观者是在参观了英国国内和其它国家的博物馆和画廊后,又来参观设计博物馆的展览的。参观者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18岁至30岁,而且有88%的参观者计划在6个月内会再次到设计博物馆看设计展。

  自2003年起,伦敦设计博物馆每年都会举行“年度设计奖”的评选和同名展览。此奖项本来只针对英国设计师,2007年起评选范围扩大到全世界,所有当年的最新作品都以入围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年度设计奖名单为荣,该奖项也因此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斯卡”。

  除英国的设计博物馆外,德国的Vitra设计博物馆也非常著名,它精美地展示了工业家具设计的历史和潮流。目前Vitra设计博物馆已经收集了1800年至今世界上最多的大师级经典家具,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收藏椅子最为知名的博物馆,其举办的座椅微小复制模型展因其高质量、精确的复制比例而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Vitra设计博物馆本身的建筑是由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完成,外形的奇特诡异使其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除此之外,还有意大利设计博物馆、荷兰的平面设计博物馆等。纵观整个世界,设计博物馆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但它越来越受到不同国家的关注。

  国内设计博物馆的建立现状

  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和单位正在积极筹备设计博物馆。1998年12月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设计博物馆——北京设计博物馆,其是以收藏、展览、出版、研究为主的专业博物馆。现有馆藏著名设计作品5000多件。

  2010年,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筹建了的国内首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以展示设计师优秀设计产品和成果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该馆位于上海市宝山逸仙路3000号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600万元。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馆藏展品着重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并由此追溯中国古代设计智慧,及近代中国为实现工业化而努力的史实,记录了在世界工业设计大背景下中国工业设计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通过网络得知,近期,清华大学也在筹集资金准备建立中国设计博物馆,其建馆理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几乎来不及整理过去就要面对未来,大量的历史材料、设计过程和历史产品被迅速淘汰,大量具有设计历史意义的物品无人整理,成为中国当代工业发展史的一段空白。因此,建立一个记录中国当代设计发展历程的博物馆显得十分的重要!为了记录中国工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历史,收藏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设计产品,清华大学拟建中国设计博物馆,以便于保存、保护和开展研究。拟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有1500平方米空间进行改造,作为设计博物馆,或在筹建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辟建‘中国设计博物馆’专馆,同时开展藏品的征集。”

  以上的建馆理由很充分,而建立中国设计博物馆这样的工作由民间或一些学术机构来做当然也可以,但毕竞资金薄弱,能力有限。如北京设计博物馆毕竟只是一个地方性的设计博物馆,而不是以一个国家形象出现的设计博物馆。在上海所建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虽然冠以“中国”的名头,但投入资金有限,场地也有限,只有1500平方米。清华大学筹建的中国设计博物馆更是举步艰辛,仅仅400万元人民币还尚未筹措到帐。

  建立国家级设计博物馆势在必行

  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因此,积极加入到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建立国家级的设计博物馆势在必行。因此,建立一个记录中国当代设计发展历程的国家级设计博物馆显得十分的重要!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国家设计博物馆应建立在首都北京,理由:1、2012年北京正式作为“设计之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2010年北京启动建设了中国首个设计交易市场,为7000余家设计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11年,北京市政府又采取多项措施提升首都设计产业,11个设计领域的60家企业的设计创新得到大力支持。目前,北京各领域设计企业数目达到2万多家,设计从业人员近25万人,还建成了798艺术区等30个设计产业聚集区。北京是中国文化政治的中心,也是中国的设计中心和创意文化产业中心。

  二、国家设计博物馆藏品所包含的内容:1、近百年工业革命以来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包括近代的中国为实现工业化而努力的史实,以反映民族工业品牌为主。其中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等。2、展示和反映中国古代设计智慧,中国在历史上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手工业制造大国,从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页,中国曾是手工业品的出口大国,瓷器、丝绸、家具曾是世界的时尚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等世界各国。这些优秀的古代设计产品和中国辉煌的古代设计成就也应该有地方得以体现。

  三、国家设计博物馆的功能:1、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中国工业设计产品,让观众了解中国工业近代史,起到教育和增长知识的作用;同时提供给设计师及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一个认识过去,了解设计发展进程的学习机会。2、通过举办中外设计精英展览,提供给设计师一个观摩大师原作的机会、也提供给我们的艺术家们更多的展现自己艺术风格的机会,了解、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同时还可以举行类似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年度设计奖,举行国际性的设计大奖赛,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国在世界设计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国设计专业通过和世界顶级大师们的交流,进入到世界的前沿研究行列。3、通过收藏中国各历史时期及世界各地优秀设计作品,研究整理,出版相应出版物,促进中国当代设计的不断发展。4、当代设计是高科技和文化艺术合力的结晶,因此,国家设计博物馆的建筑也要体现科技和艺术的巧妙结合,使其成为首都的一大景观,不仅可以为观看者提供参观学习的场所,还可以为大家提供美的享受,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建立国家级的设计博物馆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国家项目,其重要性以及其在京城的地位,应不亚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以要有好的设计、好的展示内容的构想,还要有大的资金投入。

红星奖设计博物馆2012年诞生,位于北京设计之都大厦

  本博物馆展示了红星奖的发展历程和历届获奖作品中的部分精品。从中可以体会中国设计的觉醒,感受中国设计的进步,跟随中国设计的思考和体验中国设计的魅力。当然,红星奖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设计大奖,而且是一个国际性的奖项,来自国内外公司的获奖作品将向你展示各自的风采。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参桂补酒”广告,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条广告是:幸福可乐,在三月播出。

作为第二代宣纸椅子的设计,“蝶”更进一步将纸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本来柔软的宣纸,在特定的形态下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承重能力。整个椅子的制造方式源于余杭纸伞的糊伞工艺。

  用柔性的纸取代钢性材质,这也是设计师向中国传统哲学的致敬。

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早的商标,“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设计的历史需要被记录和展示,这将成为设计师灵感的重要来源,以及全民设计意识普及的重要载体。

国家设计战略亟待建立和实施

潘鲁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协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加紧建立国家设计战略

  国际经验证明,设计作为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大国竞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看到,英国最早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设计政策;美国通过版权保护等多种形式推动其以文化为核心的设计战略;日本不断更新其“科技立国”“文化立国”“文化产业立国”等政策主张,制定《设计政策手册》,实施设计规划与发展;韩国政府颁布设计振兴法案;荷兰实施“荷兰设计”计划;印度颁布《国家设计政策》。建立和实施国家设计战略,实现产业创新驱动、文化传承发展,应对和解决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问题,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建议制定《国家设计战略》,对设计发展实施政府干预。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和发展设计,形成《国家设计战略》,就设计提振产业、设计传承文化、设计创新科技、设计服务民生进行规划。具体就设计振兴的财税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定措施;规划建设设计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展示交易、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关于鼓励扶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设计转化的具体措施;充实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设计内容;制定城镇化发展的设计规划等。

  国家设计政策亟待完善

  推动国家的设计进步,以设计增强国家竞争力,还需建立健全设计政策系统。既要在国家层面形成设计发展的战略规划,将设计政策纳入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还要在产业层面完善相关咨询、评估、监控和反馈等政策系统,真正促进设计发展的制度土壤和环境。

  具体建议成立国家级设计委员会,形成多元主体的设计创新治理结构。国家级设计委员会由政府、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相关代表组成,开展设计信息调查研究、设计政策研究咨询、设计措施执行监督、设计教育培训、设计宣传交流等工作。具体职能包括:为政府设计产业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联络和组织地方及专业领域设计组织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从设计品牌建立、设计资源转化和人力资源供求等方面进行系统调研,为设计产品开发提供支持。开展设计学术研讨、竞赛评奖、展览交流活动,为设计师团队成长提供智力支持。按计划用好相关设计发展基金,对优秀产品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计转化等进行资助。建立国家设计资源数据库,提供关于中国设计政策、设计产业、设计教育、设计文化资源相关数据信息查询,汇总设计技术、设计方法、设计商业、设计人才资源、设计专业相关资讯,为公众提供设计交流机会。

  打造设计经济隆起带

  当前,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代表的珠江三角地区,是设计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我国科技产业和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

  建议打造以京、沪、粤为龙头的“设计经济隆起带”,促进文化消费观念转型升级。以北京、上海、深圳3大“设计之都”为核心,重点推进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发展,逐步走上高端、高效、高辐射的设计产业和人力资源发展之路,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地区为引领的设计产业和人力资源双重雁行转型升级的局面。

  具体还要进一步构建多边合作的全球设计离岸外包基地。针对目前以中国巨大消费市场拉动带来的国外“设计涌入”,和以跨国并购投资驱动带来的国内“设计输出”两大设计市场正在形成,要抓住机会,进一步构建设计离岸外包基地。具体包括:技术支持型研发中心,负责为本地生产或销售提供技术指导、维修服务和产品测试。产品和技术本土化研发中心,在自身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面向国外市场的产品应用开发。技术跟踪型研发中心,主动承接国外设计研发外包服务,关注国外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并尽可能参与其中。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中心,技术成果将推向海外。



感谢您的阅读标题为 《让设计助力我们前行》的文章,更多教程内容可关注新设计人网。